公司新闻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转载智能建筑】某新能源汽车智慧工厂EPC工程管理


《智能建筑》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业协会主办、《智能建筑》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智能建筑》杂志是全国智能建筑领域首本专业性刊物,目前在行业中最具影响力。



某新能源汽车智慧工厂EPC工程管理

苏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江 兴  张洪洲  王雪刚  陈 波


一、项目背景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当前我国和全球正在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重要支持的产业方向,同时也是新一代智慧工厂的集中体现。

我司于2019年承接某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EPC项目,依托国家 2025 智能制造体系标准基础上,提供了前期调研、项目可研报告、方案规划、项目实施等全过程服务,以5G、AIoT、BIM、大数据、边缘赋能、数据中台等为主线,以智慧工厂、绿色工厂、智能制造为目标,为生产基地的生产、营销、物流、管理、运营等多个角度提供有力支撑。
 
二、项目分析
整个生产基地智能化建设除了传统的基础设施外,通过基础的灵活网络、物联网、5G、智慧安防、双活数据中心等系统完成生产基地底层应用、系统的建设,满足生产、制造、管理的基本需求,还结合工厂生产制造需求及运营管理需求,提供智慧园区、能源管理等定制化功能。

工厂物联网规划,整个厂区IoT联接平台是在应用层上对厂区各个智能子系统及应用子系统进行信息集成与数据集成的平台,以“分散控制、集中管理”为指导思想,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对全局事件做出反应和处理,提供一个高效、便利、可靠的管理手段。系统采用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系统架构,便于多用户浏览和远程监控。

智慧园区的建设内容包括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综合应用管理平台、物联网平台及配套边缘计算网关。通过智慧园区平台的建设,未来可快速、低成本的复用到其他园区;可通过统一的智慧园区平台对各厂区进行统一管控,实现全集团的厂区智能化管理一盘棋。

图1 智慧园区逻辑拓扑图
 
能源管理系统的实施,包含变配电、照明、空调、供热、冷/热水、压缩空气、市政水、污水等能源使用状况管理及现场压力、温度等参数实行集中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并动态分析现行系统使用情况。通过实时检测数据分析和专家系统形成的节能节材诊断报告,为以节能改造为内容的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工程改造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上述系统与平台的建设,来加强厂区管理效率、提升服务体验,实现集团对各厂的统一管控。
 
三、策划准备阶段的管理
经研究发现,设计管理在项目开发周期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编制可研报告阶段,设计管理对建设成本的影响均为60%至75%;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其二者的影响达到75%至90%;在整个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其对投资方成本的影响为20%至30%;在使用阶段对投资方成本的影响为10%至15%。因此项目造价的控制,不突破建设单位的概算目标,是策划准备阶段的重点。

鉴于甲方是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无工厂建设经验,因此我司在承接项目后,马上对接项目建设中心,全面了解甲方建设目标和布局,推荐行业领先的汽车工厂和建设经验,配合建设中心起草并逐步完善其建设标准,对项目远期布局和集中管理出谋划策。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建设标准,对智慧工厂建设内容、软硬件标准和系统功能进行全方位细化,是项目设计和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四、EPC设计管理
4.1 项目各阶段的设计管理措施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设计工作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设计工作的质量及设计管理工作的水平对整个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等都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设计团队严格执行已批准的设计计划,内部的设计评审基于公司完善的设计评审程序,保留评审记录。外部的设计接口将通过召开相关方设计协调会议明确具体关系。

设计经理负责协调设计计划与采购、施工等进行有序的衔接并处理好接口关系。设计人员负责提供请购文件,在设计文件中注明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数量等,在采购过程中进行技术评审和质量检验。

施工图设计阶段,多次组织业主方制造、质量、物流、行政、IT等工程师,共同对设计图纸进行中间评审和最终评审,讨论协商最优的技术方案,以保证项目有最佳的设计效果。

经评审后的施工图纸将逐步提交给业主现场工程师,我司设计经理、专业设计负责人将对施工方的工程师进行设计技术交底,使施工方全面掌握设计图纸的各项技术要求。

现场施工阶段,我司安排设计工程师进驻现场,协调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接口工作,处理设计问题和设计变更。设计工程师将参与主要项目的质量验收工作,并提供试运行阶段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4.2 设计阶段的工作难点
在设计过程中,我方需考虑智慧制造工厂业态的特殊性,还需结合各使用方的实际需求。考虑工厂运行的网络安全性,布线采用双备模式,三家运营商分别经由六处入户点进入厂区,单体入户的两条光纤所经管路不可重复;由于车间外立面为玻璃幕墙,还需解决空调外机摆放位置、排水管、泄压口等施工难题;考虑智能化系统与MES系统的对接,实现智慧制造工厂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与车间制造部ME、质量部、设备管理部、生产物流部、EHS、IT等部门对接,核对车间工艺图纸,明确各产线的使用功能及网络点位需求。

本项目采用“设计+采购+建造”的EPC合同模式,因管理经验不足,设计阶段时间紧张,导致设计工作缺少前置性与及时性,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业主方沿用常规项目的思维指挥设计,过多的干涉设计工作,造成多专业图纸的重复修改,影响了设计工作进度。

(2)业主方对接需求人数众多,且人员多次更换,目标不统一,标准不统一,指令不统一,需求互相矛盾。每次建筑图纸调整后,都需要进行多次繁复的用户需求确认工作。

(3)项目总承包单位缺乏设计工作管理经验。总承包单位未意识到初设阶段设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项目初期未成立设计管理部门,导致初期对设计的管理失控。

在意识到关键问题所在之后,我方迅速调整设计团队,安排更多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加入。设计团队与施工团队紧密配合,多次与业主方交涉,积极与使用方各部门沟通对接,协调各部门配合我方设计工作,需求确认工作得以有序进行。安排专业设计人员驻场,与总承包方及时沟通交流,做到信息互通。完善设计管理体系,使得整体设计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五、EPC施工管理
5.1 EPC模式项目施工管理原则
项目经理为项目第一责任人,严格履行与业主的合同约定,对业主负责,理解和满足业主及设计方的意图和要求;对参与本工程的所有人、材、机施行全过程的控制,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技术、采购、生产和安全等人员,各司其职对总承包合同中的各类指标负责,行使招标文件及总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力,履行总承包合同约定的义务和责任,对整个工程实施综合协调和管理。

在EPC工程管理中,应坚持“公正”、“科学”、“统一”、“控制”、“协调”的原则,以实现工程目标为目的,确保向业主交付合格工程。其中,公正是前提,科学是基础,控制是保证,协调是灵魂,统一是目标。

5.2 EPC总承包管理组织架构
如图2所示,总承包项目组织机构按三个层次设置,总承包项目组织机构按三个层次设置,即总承包管理层、专业承包管理层、施工作业层(含指定分包),根据总承包管理模式和项目特点设置七部一室:工程部、技术质量部、设计部、安全部、采购部、商务部、生产准备部、综合办公室,部门及人员的设置,在运行中随项目进度变化进行增减,保证总承包项目部组织机构的灵活与高效性。

图2总承包项目机构设置图
 
各部门设置应随项目进展进行适当的调整(设计、施工、试运行等),人员组织配备详细叙述项目主要成员情况(项目经理、总工施工经理、设计经理、采购经理、商务经理等,规章制度建设应符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3. 施工阶段的工作难点
本项目工艺流程复杂,IT做为智慧工厂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厂房内均为大空间,各专业安装需紧密配合,对施工协调要求高。施工阶段的工作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参与深度要求高,对项目管理团队技术实力要求高,设备安装工作需要在前期规划阶段就要深度参与,提出设备安装方式、优化建议和配合要求,设计和施工均紧密配合,一起将工艺细节体现在图纸上。

(2)厂房内工艺生产设备为核心,所有设备安装位置和高度,需要紧密结合设备布置和人车动线精细规划。

(3)新能源汽车智慧工厂对无线通信的依赖度非常高,无线网络信号覆盖的全面性、稳定性为本项目成败的关键。因厂房内管道密集,存在大量设备夹层和操作平台,于是在建筑基本完工后,我司自行搭建临时信号覆盖系统,实地对信号衰减情况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反馈至设计人员,及时完善施工图纸。

鉴于智慧工厂EPC工程中智能化专业的重要性,我司把施工协调和管理工作前置,前期施工配合设计,中后期设计配合施工,所有重要环节指定专人跟踪落实,过程精细化管控,实现工程进度可控、质量可控、成本可控、安全可控,最终交付一个行业领先的智慧工厂。
 
六、结束语
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主要意义是通过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组织集成,促进设计与施工的紧密配合,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对于技术含量高、专业协调频繁、项目管理高效的新能源汽车工厂项目,更适合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设计、采购和施工之间脱节的弊端,解决了项目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以达到推进项目进度,完善项目管理,为建设项目增值。

(全文略作删减)



下期预告


遵义大酒店会议中心EPC项目管理 
【王金晶  曹 汇  张祖振  付建强】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文字、字体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